
PRODUCT CLASSIFICATION
更新時間:2025-11-11
瀏覽次數:6手機作為全天候便攜設備,日常使用中常面臨 “高溫戶外驟入空調房"“冬季室內外頻繁切換" 等極限溫變場景,易導致結構穩定性(如外殼接縫開裂、屏幕貼合松動)與電氣性能(如電池續航驟降、信號傳輸中斷)受損。兩箱式冷熱沖擊試驗箱憑借 “高溫區 - 低溫區快速動態切換" 的核心能力,可精準模擬此類溫度驟變環境,且嚴格依據 GB/T 2423.22-2012(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)及 IEC 60068-2-14(環境試驗第 2-14 部分:試驗方法 - 試驗 N:溫度變化)標準,成為手機出廠前可靠性驗證的核心設備,為產品在復雜氣候下的穩定運行筑牢防線。

樣品預處理:選取 3 臺同型號、無外觀缺陷的手機,先完成初始性能測試,記錄屏幕觸控靈敏度(點擊響應時間、多點觸控準確性)、電池初始容量(常溫下滿電放電時長)、5G/Wi-Fi 信號強度(不同頻段信號衰減值)等基準數據;將手機調至待機狀態(模擬用戶日常使用場景),套入專用固定支架后置于吊籃,確保機身無遮擋,預留測試引線孔以實時監測內部電池電壓、主板溫度等數據。
設備校準:調試高溫室溫度波動≤±0.5℃,低溫室溫度均勻度≤±2℃(避免局部溫差導致樣品受熱 / 受冷不均);檢查吊籃運行軌跡,確保切換過程無卡頓、無偏移;若設備含濕度控制功能,需清潔噴頭并校準濕度偏差(±3% RH)。

高溫暴露階段:樣品在 + 85℃高溫室靜置 45 分鐘,同步通過紅外測溫儀監測機身表面溫度分布(偏差≤2℃),通過數據采集器記錄電池溫度變化(最高溫度≤45℃為正常);
快速切換階段:10 秒內將吊籃從高溫室轉移至 - 40℃低溫室,維持 45 分鐘,期間重點觀察屏幕是否出現閃爍、花屏、觸控失靈,按鍵是否卡頓、無響應;
循環監測階段:重復 20 次 “高溫 - 低溫" 溫變循環,全程通過高清攝像頭記錄機身接縫、屏幕邊框、充電接口等易失效部位狀態,同步采集電池電壓(低溫下電壓≥3.2V 為正常)、主板溫度等關鍵數據。
低溫下電池容量驟降(衰減率>10%):可能是電池電解液在低溫下凝固,導致離子傳導效率下降,需優化電解液配方(添加抗凍劑);
高溫后屏幕觸控失靈:可能是觸控芯片耐高溫性能不足(超過 60℃失效),需更換耐高溫型號芯片(工作溫度范圍 - 40℃~+85℃);
接縫滲水(含濕度測試時):可能是密封膠條材質耐溫性差(高溫軟化、低溫硬化),需更換耐高低溫膠條(材質可選硅膠,耐溫范圍 - 60℃~+200℃)。

返回列表